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(記者劉飛 吳思妤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6月22日,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,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。貫穿中國南北的運河,這次申遺點遍及8個省市27座城市。 這次申遺,大運河河北段有“兩點一段”位列其中。
  不過,來這兒,咱們就不能順水坐船了。因為,這裡已經不再通航,河道也幾乎常年乾涸。幾年前,這裡曾一度淪為“天然垃圾場”、臭水溝,全然不見往日運河風采。
  申遺推動了對大運河的保護,讓這裡成功“洗臉”。有文物專家因此發出了“運河申遺成功,是還給運河以尊嚴”這樣的感嘆。
  大運河河北段的華家口和謝家壩,被稱作“糯米壩”,壩體是用灰土加糯米漿逐層夯築。它們是大運河上僅有的兩處“糯米壩”。
  相傳,清朝末年,當地一位謝姓鄉紳出資建起了“謝家壩”。2014年晚秋,站在壩上,村民羅大爺回憶了他兒時這裡的繁榮景象:
  羅大爺:那時候運河沒乾過。咱這條河,也叫魚河。反正我小時候,咱們連鎮這個地方,是個水旱碼頭。過去,漁船也好,運貨的船也好,幾乎是不斷。那時候打漁的船,打個四五十斤的魚,是個平常的事。鐵路也在連鎮中間穿過。運河也從連鎮中間穿過,所以連鎮這個地方你別看不起眼,原來是比較繁華。
  如今,這裡除了偶爾有村民路過,早已沒了南來北往的熱鬧。隨著斷航、河道乾涸,水旱碼頭的繁榮景象似乎也在人們記憶中模糊淡去。
  前些年,大運河河北段以一個並不華麗的轉身,再次走入公眾視線。彼時,媒體報道,“河北滄州大運河受污染成天然垃圾場”:
  羅大爺:他就不太自覺了,往裡面倒點垃圾。也是常年沒水鬧的。那個地方,往上,還不得倒進有兩米(垃圾)去呀。哪能不味兒呢?就拿這來講,這都是垃圾。
  記者:都堆道上來了?
  羅大爺:對。都堆上來了。
  羅大爺說,也都知道這是大運河,還有個壩,但都圖方便。
  謝家壩所在的滄州市東光縣,文保所所長李天峰說,垃圾污水會腐蝕壩體:
  李天峰:原來這個垃圾,也是上百年的垃圾,因為這些村都是上百年的古村落,扔垃圾就往裡倒,容易腐蝕這個壩體,造成壩體脫落。然後全清出來了,清乾凈,這個工程當時幹了一個多月,人力、機械全上了。
  2006年12月,大運河被列入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。南運河河道、華家口和謝家壩等點段也在《中國大運河河北段遺產保護規劃》中被列為“高級”。
  隨著申遺工作的推進,對大運河河北段的治理也開工了。
  河北省大運河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主任王玉芳:現在北方已經把這個廢棄的河道都當做垃圾場往裡頭扔垃圾、倒髒水。我們是拿它當一個工程來做的,我們招標做的,就是清環境,全部清了,把糞坑填平,把踩草給它挪了,弄乾凈然後讓它長出草來,老百姓也受益。
  王玉芳說,好在倒垃圾對河道結構破壞不大,把臉洗乾凈了就能看了。河底曾被垃圾掩埋的一些文物,也再見天日:
  王玉芳:儘管沒有水,但是保持了很好的原真性和完整性,河道它就是真實的當時的河道,剛纔看到沉船,沉船扎到這裡面說明這是金代的沉船,從金代到現在,河道沒怎麼變,要是變了的話你找不到這船了。
  原真性,是王玉芳一再強調的。臉洗乾凈了,就不再化濃妝、不要整容。比如,對“糯米壩”的修複,並沒有用新的建築材料,而是採用古法,灰土摻糯米漿。東光縣文保所所長李天峰介紹,光是灰土和糯米漿的比例就經過多次試驗:
  李天峰:仿照過去的工藝,當時在修繕的時候是一塊塊地實驗的,攙多少灰、攙多少糯米,然後打出一塊灰塊來,土塊,然後跟那對比去,不對攙得少,哪兒需要攙再攙,多次試驗基本差不多了,再開始正式生產幾塊再往上整。
  大運河申遺辦公室專家謝青桐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,“運河申遺成功,是還給運河以尊嚴”。昔日的垃圾場、龍鬚溝,變成了現在的青青草原。
  河道乾涸,河底長出青草,所以就常有附近村民到大運河裡放羊。
  不過,大運河不該恢復有水有船嗎?這也是大部分北方河段所面臨的選擇。對此,各方觀點不一。有人支持引水恢復通航。有人則覺得,文物河道保護好,環境景色保持好,賞心悅目就行。
  在陸路、軌道交通發達的現在,河北大運河申遺辦主任王玉芳表示,河北滄州段通航意義不大:
  王玉芳:看看滄州這交通,到北京才50多分鐘啊,根本用不上坐船了。可以通水,岸上乾乾凈凈、河水清澈見底,把文化發掘出來,然後讓運河呢還有一股清澈的水,能讓人們體會到這是河,要不然它是地球上的一道傷疤。
  站在河道邊,羅大爺也說還是希望能有水,說著說著,眼前好像又浮現了往昔的模樣:
  村民羅大爺:作為這的人來講,都希望常年有水。有水一個地下水也好,一個凈化空氣。一到夏天好歹是涼快涼快。過去,沿運河的,沒人吃井水,都吃河水。有的推著河水還去賣河水。推著推車,挑著擔子。乾凈得很。
  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的點段是幸運的。但大運河綿延上千公里,申遺可以讓他們也洗乾凈臉嗎?舒乙,作為推動申遺工作開展的第一批倡導者,他認為沒有被保護起來的大運河點段,首要工作就是保護,不要青青草原背後卻流著“龍鬚溝”。
  舒乙:有一些沒有被保護的地方,可能還被當做下水道啊,泄洪的道啊。沒有申遺的那些地方,保護,毋庸置疑是頭等任務。工業化的結果把廢水往裡排。北邊沒有水了,就枯幹的一個河床,本來非常清楚、非常漂亮的槽型。如果你都長滿青草,旁邊是柳樹,綿延幾百公里,不得了。雖然沒有水,但是看起來非常壯觀。真有好看的地兒,我在河北就發現了長著青青的草的河床,旁邊的古老的柳樹還都在,一群小白羊在裡面吃草。要都變成這樣多棒。可是你走不遠就是又黑又醜的龍鬚溝,完了。  (原標題:[大運河的後申遺時代]大運河的後申遺時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q56oqox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